欢迎来到西部发展研究院官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

用“心”抗疫 专家: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创造良好心理环境
发布者:西部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2-05-07

中宏网北京4月9日电“新冠疫情等危机事件需要个体付出很大的精力去调整和适应事件所带来的生活变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越强烈、越持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越大、越深远。”北京邮电大学校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忠杰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的精神疾病和一些轻型精神心理障碍。它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和躁狂等情感性精神障碍,一些常见心理障碍如神经症、应激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人格障碍等,以及通常表现为失眠、焦虑、精神不振、悲观失望、自我封闭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在各高校精神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更好地为抗疫赋能,打好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于2022年3月28日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热线接入后得到广泛关注,日均求助呼入次数大幅上升。目前,该平台不仅有稳定数量的专业志愿者进入轮值状态,还有一大批后备咨询师随时准备提供志愿服务。接下来,该平台将继续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省份的教育系统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支持,为受影响严重地区教育系统的大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心理支持,为紧急应对省份提供中小学骨干心理教师危机干预线上培训,为紧急应对省份提供热线服务系统的专业支持,包括热线咨询师系统培训、专业督导和专业性指导工作。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抑郁、躁狂、双相障碍等。”王忠杰强调,躁狂和抑郁是情绪的两极状态,如果有上述症状,不超过两周,一般是指处于某种状态,及时识别,及时就医,早期治疗干预,会有很好的疗效,规律治疗可以达到痊愈,恢复良好的社会功能。

“抑郁、焦虑障碍和失眠等疾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是患者有本身的生物学因素,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王忠杰指出,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特殊心理压力,要善于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据介绍,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平台是在教育部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下,多部门协同组织,汇聚了全国以高校为主的心理专业力量,为应对疫情升级而扩建的免费服务平台。为保证服务质量,平台从全国40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中优中选优,按照专业要求,实行全面培训和督导制度,以专业规范和职业精神,保护来电者的隐私和相关权益。

            内容转载自:中国报道·智慧城市

关注我们

  • 西部发展服务号
  • 西部发展心理研究中心
  • 西院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