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部发展研究院官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

应对疫情,儿童更需“心理处方”
发布者:西部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2-11-28

由于年龄小、知识阅历不够、心理更脆弱等特点,儿童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得到更多社会关注。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儿童而设立的全球行动日,也是联合国大会分别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的纪念日。

每年这个属于世界儿童的节日,旨在唤起全世界进一步倾听儿童呼声,关心儿童权利,并尤其关注最弱势与最脆弱的儿童。

此前一天,11月19日,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开幕。疫情背景下,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了这次论坛的关注内容。在当天的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儿童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疫情以后,儿童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加。

要避免或者减少儿童遭受疫情影响而造成心理问题,无疑是需要我们拿出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处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更多关注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传播蔓延,国内疫情也反复多变,容易引发群体性心理健康危机,尤其是对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对以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追踪研究发现,疫情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疫情期间人群焦虑及抑郁水平较高,呈现出群体性心理问题。陆林院士此前就曾指出,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持续20年。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小、知识阅历不够、心理更脆弱等特点,其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应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建构家校共育的学业辅导网络

全球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面临的情况大体类似。疫情下的学业问题,是国内外家长们共同担忧的问题,也成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疫情下,作为中间系统的学校功能弱化了,更突出的是家庭的功能。很多学校转为居家线上上网课,而网课无监督性、教学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无法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

因此,有必要建构一套疫情下适用的家校共育学业辅导网络,家庭和学校联合解决学生在居家网课期间遇到的现实难题,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学校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提供相应的家长辅导手册,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学业进行辅导,从而降低盲目辅导或辅导不当导致的亲子冲突,提高辅导效率,同时减轻家庭的辅导压力。

而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需及时和学校老师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老师知识灌输与学生实际吸收情况的脱节。

积极建立身心健康一体的理念

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该阶段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身心发展迅速又不平衡,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在大量的负面疫情信息下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最近研究发现,对网络上疫情相关信息的接触越多,儿童越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弹性,尤其是积极主动应对的能力,则可以帮助儿童缓解负面信息带来的心理问题。其中,运动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积极应对方式。

因此,家长非常有必要最大可能地为儿童在居家期间创造运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其每天有规律地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既可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能力。

而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运动打卡项目或疫情下运动指导,作为疫情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丰怡(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刘文



内容转载自中国报道·智慧城市

关注我们

  • 西部发展服务号
  • 西部发展心理研究中心
  • 西院小助手